×
临床心电学杂志

乙肝新药作用机制辨析,简述临床前,复杂不可

去年2020年以来,科学界对于研究基因编辑应用热情,逐渐开始升温。虽然,基因编辑在一些临床前早期动物研究阶段,表现出比较理想的实验数据,但其还有一些局限性,比如伦理道德问题和良好动物实验数据并不代表在人体试验当中,也会得到理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保障。



乙肝新药作用机制辨析,简述临床前,复杂不可避免小试验


以最近,在研乙肝新药ATI-2173为例,它是一种口服可生物利用度,以肝脏作为靶点的活性位点聚合酶抑制剂核苷酸(ASPIN)。ATI-2173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活性代谢产物也是唯一的核苷酸,通过非竞争性地扭曲酶的活性位点,进而抑制DNA合成的所有阶段。它在早期临床前动物研究中,例如,在大鼠和猴子药代动力学(PK)研究中,被证明肝靶向性。


其中,在猴子PK研究中,确认了82%的首过摄取。实际上,全球许多候选研究药物的动物实验数据都比较理想,但许多药物在进入到临床试验以后,可能研究结果与动物模型截然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在具备良好动物实验数据前提下,还必须做II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原因。新药研发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对受试者的心血管系统影响,因此,III期临床试验用时虽长,却不可避免。



良好动物实验数据,并不代表研究药物在人体试验中,也会得到同样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我们回到开篇介绍的去年比较火热的基因编辑技术,它主要是一种利用工程化的DNA结合核酸酶进行靶向基因置换,添加或灭活的技术。基因工程比较前沿的是位点特异性核酸酶技术。模块化DNA结合结构域,或是RNA引导的DNA靶标的工程核酸酶,可以被用来结合或消化特定的DNA序列,以实现靶基因永久破坏。


从这里,已经能够看出ATI-2173和一些基因编辑研究的作用机制截然不同。药理学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意义重大,比如说,必须清晰的了解某种疾病的药理学研究的关键分子,才可以设计出目标化合物,也就是随后我们说的靶向药物。新药研发还有一个申报细节,在申报时,也必须阐明药物作用靶点,这些都离不开药理学研究。



在面对众多全球乙肝在研新药进入临床前研究或临床试验阶段,小番健康再介绍一些,新药研究的基本流程。一般而言,就是找到目标化合物、药效学筛选、药学研究、药理毒性研究以及临床研究。优秀的药物科学家,应该具备药理、药分、药化各环节能力。新药临床前药理毒性研究,主要包括药效学研究、药理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和毒理学研究。


药效学研究,就是必须真实反应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与特性;药理学研究,一般指安全药理学研究,研究药物潜在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除上面提到的心血管系统以外,还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影响;药代动力学研究,一般是在动物身上进行,药物在动物体内动态变化规律,获取药代动力学参数,并阐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过程和特性,这些数据提供临床试验设计和优化给药方法,提供参照。


毒理学研究,它的意义是了解药物主要毒性反应,还包括毒性的靶部位、毒性可逆性等,这些结果用来确定毒性剂量范围,也是为临床试验提供参照,尽可能的保证临床试验受试者对使用研究药物的安全性。毒理学研究,其实前面小番健康已有详细介绍过,包括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特殊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一般生殖毒性试验、致畸试验以及围生期毒性试验)、致癌试验、依赖性试验等等。


通过小番健康对ATI-2173相关机制介绍,和基因编辑简要描述,相信读者对新药研发有了一个更客观、深入的了解。还介绍了新药研发的临床前研究阶段,就涵盖了以上众多小试验,这些试验都是不可避免的,它们的结果直接为后续是否可以进行到临床试验带来支持,以及为临床试验中设计方法、优化给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注到,许多健康或科学科普作者,都利用工作之余,仅有的宝贵时间来科普。有广大医务工作者、药物研究者,他们的职业涵盖医生、药师、护士、科研人员、科学家等等,分布在三甲/二甲医院、药物研究所、医药企事业单位、药品检验中心、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微生物研究所等等,在提交个人或机构资质、工作单位后,由平台专门人员审核,方可进行专业性科普。

上一篇:肿瘤治疗存“黑幕”引热议 多位临床医生:要避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