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心电学杂志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管癌等病并存,主要表现为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感或灼痛、吞咽不利等。在多发的动力异常性病症中,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类能够带给患者胸骨后灼痛、反酸、烧心等症状的疾病。当下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涨势头,这同患者的年龄有着一定的联系。而且该疾病目前还尚未有特效治疗方案,对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胃肠动力与遏制胃酸排出。当下在西医治疗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这两类药品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是西医治疗容易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耐药性。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本文将立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对2019年7月-2020年7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4 例进行探讨,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7~72 岁,平均(49.)岁;病程1~12 个月,平均病程(5.)个月;轻度病况16例,中度病况20例,重度病况6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22 例;年龄25~71 岁,平均(48.)岁;病程1~11 个月,平均病程(5.)个月;轻度病况12例,中度病况23例,重度病况7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内科学》与《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反流性食管炎相关诊断标准[1-2];②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临床资料齐全;④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重大器官损伤;②临床资料不全;③合并具有腹部手术史;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⑤恶性肿瘤;⑥具有试验药物过敏史与禁忌证;⑦妊娠期。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患者早晚各1 次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次口服20 mg;还需要服用3 次/d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每次口服5 mg。持续28 d。②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疏肝温胃汤,以水煎煮,口服1剂/d,每剂500 mL,分早晚服用。药剂配方:柴胡9 g,砂仁10 g,木香15 g,半夏15 g,黄芩15 g,蒲公英15 g,救必应30 g,地丁30 g,郁金30 g,乌贼骨30 g;持续用药治疗28 d。

观察指标:⑴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制定疗效标准。①康复:烧心、胸痛、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散,且经由医院内镜检测提示,黏膜恢复正常;②有效:烧心、胸痛、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且经由内镜检测提示,黏膜情况有改善;③无效:状况无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康复+有效)/总例数×100%。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失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⑶比较两组患者食管压力情况,包括食管体异常收缩比例、下括约肌松弛率。

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失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食管压力情况比较:观察组下括约肌松弛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体异常收缩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是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所引起的食管发炎,由食管三大屏障破坏、胃十二指肠功能紊乱、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引起,好发于老年肥胖者、烟酒嗜好者、工作压力大者,食管内表现为烧心、反流等,食管外表现为咽炎、咳嗽、哮喘、吞咽不适等。在常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方式中,使用频率较多的是质子泵抑制剂,该类药物能阻断壁细胞的H+-K+-ATP 酶,而奥美拉唑就属于其中的一种。该药品能够遏制胃壁细胞与胃酸的分泌,进而将活动中的质子泵进行遏制。莫沙必利能够间歇性地缓和处在治疗进程中患者产生的不适感,但是反流性食管炎病程长,长期药物服用较容易导致诸如胸痛、反酸等症状。但这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能切实提高西医的治疗效果,还能出现协同作用。而中医治疗中将反流性食管炎纳入“反酸”与“胸痹”的范围中,并且该病症的病因同反流性食管炎的身体情况息息相关。本病多因长期饮食不节,或脾胃久病,致郁热内蕴,肝气上逆,胃之通降受阻而发病。临床表现以肝胃不和、气郁化火,或脾虚胃热、升降失调为多见。治疗中主要是遵循辨证整体方式下以疏肝温胃为主的治疗方式。因此,在中药方剂疏肝温胃汤中,增加了能消肿和清热的蒲公英与地丁,还有能行气活血的砂仁与木香,而柴胡也能够起到良好的疏肝理气功效,半夏能够和胃降逆。疏肝温胃汤中的药材共用能够有效推动胃部动力的恢复,增加食管黏膜保护因子,有效缓和食管炎症。且本试验结果显示,利用中西医结合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使用常规西医的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括约肌松弛率高于对照组,食管体异常收缩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李翠玉与神和正等的试验结论基本一致[3-4],进一步佐证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价值。这也非常得益于中药方剂中起到温胃、疏肝、消肿、活血等效果的药材能够有效填充西药的缺陷,提高奥美拉唑与枸橼酸莫沙必利调节食管收缩和括约肌功能的效果,进而相辅相成。在观察组中,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证明中西医结合用药较高的安全性。

上一篇: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物理实验题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Top